梁田庚:深化对种业发展问题的认识
2012-02-10 12:02:23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一、深化对种业发展形势的认识今年是全面贯彻“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现代种业都是有力的支持和推动。如何看待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第一,发展现代农业对现代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1958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农业“八字宪法

一、深化对种业发展形势的认识

 

今年是全面贯彻“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现代种业都是有力的支持和推动。如何看待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对现代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1958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农业八字宪法,种子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种子第一、不可侵犯。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强调农业靠科学种田,要抓种子、优良品种1998年,江泽民同志要求大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为振兴我国农业作出贡献。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种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有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应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加快科技创新,培育重大品种,突破耕地、水等资源刚性约束,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和主要农产品需求;迫切需要加强种子四化基地建设,提升种子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保障种子数量和质量安全;迫切需要建立起富有活力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提升企业育繁推一体化水平,增强种子产业的竞争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第二,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种业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召开了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广大企业积极行动,努力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国扶持种业发展的“大气候”已经形成。具体表现在,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部设立了现代种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农业部出台专门政策,免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所得税;科技部安排农作物种业科技工程项目,支持种业集成创新和产业化;发改委将生物育种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国家开发银行要求各分行加大对种业融资的扶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种子收储贷款,实行基准利率。各地也积极行动,纷纷出台实施意见,设立种业发展专项,鼓励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可以说,发展种业的政策出台密度之高、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市场环境逐步优化。农业部连续两年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抓市场准入,企业清理初见成效;抓品种退出,品种管理有力有序;抓监督抽检,种子质量不断提高;抓案件查处,市场环境明显向好。

 

第三,农业科技大发展为种业提供了大舞台。农业科技进步,特别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很大程度是通过改良品种来实现的。“十一五”期间,我国共培育主要农作物品种2600多个,良种覆盖率超过95%,为粮食生产八连增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主题,把促进现代种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努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着力培育一批突破性的新品种。部里决定,要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重点推广160个主导品种和100项农业科技成果;要组织100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产粮大县建立100个新品种展示示范方,举办1000次良种良法高产技术培训班,努力提高良种普及率,加快优良品种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些举措既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抓手,也是提升种业素质、加快发展步伐的难得机遇。面对这样的发挥作用、展现风采的平台,种子企业要积极行动,着力推进良种进村入户,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二、深化对现代种业的认识

 

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求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化对现代种业的认识,有利于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强化发展措施。我想,对现代种业的认识,应当从五个方面来深化。

 

一是对种业定位的认识。国务院《意见》将农作物种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把种业作为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分析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对种业定位作出的科学判断。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历程看,没有现代种业就没有现代农业,发达的现代农业离不开强大的现代种业。种业创新已经成为农业创新的前沿和关键。现代种业是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主要有以下特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程度高;资金、人才、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产业可控性强、市场竞争激烈。与这些特征相比,我国种业还有很大差距,提升任务还相当繁重。

 

二是对产业主体的认识。企业是种业发展的主体。我们要把扶持种子企业发展作为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企业强才会种业强,种业强才会农业强。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未来种业发展的格局应该是,逐步形成一批区域布局合理,综合性和专业化配套,以“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为骨干,大中小企业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企业集群。优化资源配置。对诚信守法、管理规范、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种子企业,要给予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积极引导育种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企业流动,加快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幅度提高种子市场准入门槛,推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科企联合协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重点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区域优势明显、专业特色突出的中小企业做专做精。

 

三是对体制创新的认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是推动种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国务院《意见》讲得很明确: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所重点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企业逐步成为商业化育种的主体,要推动公益性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与商业化育种、与所办种子企业“两个分离”。这是推进《意见》落实的难点,也是关键点。从现状看,科研单位的育种力量比较强,企业的育种力量相对弱,商业化育种主要由企业承担还有一个过程,但改革的方向不能动摇。下一步我们要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统筹考虑,科学定位职能、整体推进改革,通过“两分离”实现“两促进”(促进科研单位专注于公益性基础性研究,突破育种材料创制和方法创新;促进种子企业逐步成为商业化育种的主体)。通过在项目管理、品种管理、品种权转让等方面创新机制,搭建平台,促进科企联合、产学研结合。

 

四是对体系建设的认识。种子管理体系建设是种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强化种子管理职能,完善种子管理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达到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廉洁公正的要求;加强基础条件和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品种试验和种子检测装备水平,实现品种管理、品种保护、生产经营许可、案件查处等信息共享。

 

五是深化对种子管理工作的认识。从传统种业到现代种业是一个质的飞跃。实现这个飞跃,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提高水平。要由管种子向管种业转变。新形势下推动现代种业发展,要求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谋划种业发展问题,拓宽种业管理领域,提高种业管理水平。要由环节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要改变过去按环节管理的模式,系统整合各环节的单项管理,形成有机整体,打管理“组合拳”。使行政许可与监督检查相结合,品种审定与新品种保护相结合,品种管理与市场监管相结合,市场检查与案件查处相结合。要由条块分割管理向系统协同管理转变。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推进管理信息共享,加强中央、地方联动,强化省际互动,推进部门协同,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

 

三、深化对种业竞争力的认识

 

对种业而言,现在是政策环境利好、发展机遇难得的黄金期,是市场主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活跃期,是企业加快重组、快速变化的消长期。在这个阶段,不进则退、不盛则衰。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种子企业要增强紧迫感、把握大方向、抓住机遇期,切实加强管理、创新机制、增加投入、提升内涵,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提升种业竞争力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对农业而言,科技创新是突破资源约束的必然选择。对企业而言,科技创新则是生存与发展的命门。企业要明晰创新战略,找准创新方向,理清创新思路,推进关键技术创新,率先在有基础、有优势和市场需求旺盛的领域实现突破。有实力的种子企业要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根据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确定育种目标,运用现代育种方法和技术,着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机械化作业、设施化栽培、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突破性新品种。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种子加工技术和装备,建设现代化的种子加工、营销和配送体系,强化售后技术服务与指导,加强产品质量跟踪,不断提高推广服务水平。

 

(二)提升种业竞争力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经济学里有个“木桶”原理,我们种子企业也很像一个“木桶”,长的板很长,短的板很短,要素不协调。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构建和优化产权和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健全企业管理系统,强化财务制度等内部管理,增强控制力和执行力;努力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坚守诚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既尊重他人的知识成果,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强化企业自律,树立品牌意识,关注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体现企业价值。

 

(三)提升种业竞争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投入效益大、回报高,要舍得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力气、花本钱。要瞄准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目标,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种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造就紧跟世界农业科技潮流、锐意进取的种业科技领军人才。要注重延揽高层次研发人才和优秀经营人才,尤其是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加快企业自己的领军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引进步伐。要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加大对科技创新团队的支持。要积极探索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和现代化农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式,建立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激励人才发挥作用。

 

(四)提升种业竞争力要创新机制、增强活力。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大力加强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研发,共建经济实体、研发平台,共享研发资源、共用创新人才。要通过建立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示范基地或中心,强化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要不断推动育种力量和资源的整合,积极开展科企合作、中外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要引进国外先进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和关键设备,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种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创新育种理念和研发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要提升完善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下一篇:李家洋:加强种业科技创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分享到: 收藏

qq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