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水稻规模化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1-09-07 10:16:34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四川是农业大省,但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2007年人均耕地只有0 67亩,其中稻田面积0 34亩。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下,水稻主产区农户户均种稻2~4亩,所产稻谷自食为主,商品率低于30%,效益低下,据对全省有代表性的168户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平均每亩种稻纯收入仅150 ~200元。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开展,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农业规

    四川是农业大省,但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2007年人均耕地只有0.67亩,其中稻田面积0.34亩。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下,水稻主产区农户户均种稻2~4亩,所产稻谷自食为主,商品率低于30%,效益低下,据对全省有代表性的168户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平均每亩种稻纯收入仅150 ~200元。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开展,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农业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四川农业的新热点。据四川省农业厅统计,全省2010年农业规模化经营面积已达922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5.6%,其中转包转让435.5万亩,出租350.8万亩,其它形式(如代耕、公司+农户、土地合作社等)135.3万亩。但全省粮食(特别是主食水稻)规模化种植的面积仅为361.4万亩,占流转耕地面积的39.2%,仅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5%。

一、水稻规模化经营的类型

    按照业主经营目的和生产规模,四川水稻规模化生产可分为三类:

1.企业自主经营型  在政府的各种政策鼓励下实行成建制的土地流转,企业在流转的耕地上自主经营,规模在500亩以上(代表企业:四川崇州粮油储备有限公司),水旱轮作,小春抓钱,大春抓粮,常年雇佣劳动力,着眼于优质功能(如富硒稻)稻米的产业化开发。该模式社会影响巨大,但多数企业还未进入自我发展阶段,且比重很小。

2.种粮大户型  以种粮能手为主体,按照一定的方式(如租金)将稻田集中,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主要依靠机械和雇佣劳动力进行作业生产,经营规模在100亩左右,目前集中在广汉、泸县、广安等地,其中广汉市连山镇的冷世模、唐成芳、黄明水3个种粮大户,2010年粮食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00亩、700亩和1100亩(稻麦两熟合计),是四川水稻规模化生产的突出亮点。3人先后被农业部评选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也是迄今为止四川唯一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表彰的3位种粮大户。        

3.自由集中型  以种粮农户为主体,将居家附近农户的稻田自由集中(不支付地租),以生产粮食为目的,全部靠自有劳动力种稻,季节性雇工,经营规模在20亩左右。土地自由集中是近年农村出现的新情况,全省各个地区均有分布,发展势头强劲,尤以机械化进程缓慢的丘陵地区最为突出,比重占全省水稻规模化生产的70%以上。

二、各模式发展的特定条件

1.企业自主经营型  企业必须具备稻谷储藏加工能力,稻米品牌和市场营销网络,每年需要大量的稻谷原粮,资金链完善,业主懂技术会经营,农业部门在执行国家相关项目时对目标区域内的道路、灌排系统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地方政府在企业土地流转时积极协调并给予适当补贴。

2.种粮大户型  户主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头脑灵活,有必要的生产储藏设施和前期资金积累,善于钻研水稻栽培技术,与当地农民关系融洽,当地有农机、植保等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

3.自由集中型  当地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后有富余(闲置)的耕地,土地流转的条件基本上为无偿转租。农户受自身条件制约而在当地务农,除夫妻2人外,还有特定的季节性劳力支援(如务工子女农忙回家,附近有亲友或学生帮忙)。

三、各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自主经营型   一是经营成本高。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稻田年租金一般为400-500公斤黄谷(2010年个别地方上1亩地租金已达到1200元左右);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特别是农忙时节每人每天工资达到70元左右;一旦缺乏财政资金支持,企业经营便立即陷入困境。二是规模化的生产技术缺乏。由于农时基本一致,季节紧张(如播种、移栽、收割等必须在5~10天内完成),人工作业速度慢,部分田块只有栽“老秧”;稻谷依靠自然晒干跟不上机械收获的速度,若遇不利天气,就会出现大量稻谷发芽或霉变。三是小春抓钱的项目波动性太大。小春季一般种植蘑菇、蔬菜、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但易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有时成片的蔬菜只能翻耕入地作为绿肥,严重影响企业的收入预期,情况严重者会将企业逼入险境。

2.种粮大户型  一是技术到位率较低。虽然种粮大户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但是由于指导思想放在节本增效上,操作环节能减就减,在抢种抢收和大田管理过程中,技术不到位的现象经常发生。二是短期融资困难。从备种备耕开始,一次性生产投入较大,同时为了高效生产,采用机械取代人工也需要资金投入。如果自有资金不足,其短期融资渠道不畅,到银行贷款手续繁多,所以多数业主都有民间借贷的经历。三是防御自然灾害的手段少。流转的田块分散且流转期限不长,加之受制于资金的投入,灌排系统、道路、晾晒场地等变化不大,一旦遭受干旱、洪涝、阴雨等自然灾害袭击,则损失十分惨重。四是种稻效益呈现两极分化。在成都平原等生产条件优越的区域,如广汉连山镇黄明水等人可以稳定实现种粮年收入10万以上,但在其他地区,种粮大户出现亏损的情况时有发生。

3.自由集中型  一是劳动力老化。在川南的富顺、沿滩、大安、自井、贡井、荣县等区县调查,自由集中进行规模化生产的户主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74.1%,平均年龄达到60岁左右, 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插秧打谷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二是技术推广困难。受制于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当地的交通条件,一方面是技术指导缺失,另一方面则是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有限,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滞后。三是种“懒庄稼”现象十分普遍。限于年龄以及其他家务的拖累,加之土地流转的随机性大(无合同、无租金),农户管理十分粗放,不施肥等掠夺式经营现象时有发生。四是生产规模小,效益低下。对川南30户自由集中种稻户的调查证明,户平经营规模为24.29亩,亩平均纯效益仅367.98元,农户一年在水稻上的收益仅8938.23元,远不能满足家庭发展的需要,因此还必须同时从事其他种养殖业。

四、对策建议

    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必要条件和必要途径,只有规模经济才有规模效益,才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1.积极探索规模化经营新模式,推动稻田向种粮能手集中  规模化粮食生产有一个渐进过程,一般是先小面积自由集中,经营者取得经验后再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形成种粮大户。因此,当前要重点培育一批懂生产、会经营的种粮大户,让农民看到种粮致富的前景和途径,在其他鼓励政策的作用下,使稻田向种粮能手有序流转,杜绝撂荒现象。此外,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规模会经营的新模式。如:崇州市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于2010年开始了土地合作社的尝试,农户在自愿加入、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前提下自我经营,自我承担风险,其经营规模一般在300亩左右,彻底摆脱了必须依靠政府支撑的局面。土地合作社通过全体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负责根据合作社具体情况决定“做什么、如何做”,监事会负责监督理事会的工作,包括财务状况。2011年土地合作社不断壮大,达到47个,覆盖面积超过10000亩,并总结出“1+4”(以土地合作社为核心,配套专家大院、专和组织、农资、金融等四大支撑体系)规模化经营模式,将在成都市全面推广。

2.改革补贴方式,提高保护价格  国家为鼓励粮食生产,已经出台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据调查,川西平原每亩地的补贴已达到350元左右,丘陵区在260元左右,但激励效果逐年下降。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产补贴方式,在稳定存量的基础上,建议政府将增量补贴部分按照卖粮数量开展补贴,让种粮企业和农户得到应有的激励。同时将粮食保护价格与国家社会发展水平保持同步,保护种粮者积极性

3.政府引导,夯实规模化生产基础  首先要搞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成都平原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加强田网、路网和水网建设,调整田型,培肥地力,完善排灌渠系,硬化田间道路,实现田成型、路联网、渠配套。丘陵地区则以建设高产农田为重点,开展田间生产道路,塘库堰等工程蓄(储)水和配套沟渠以及中、低产田改造等建设。其次是支持新建多种形式的专合组织。现在植保专业队、农机大户等较为普遍,各地要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民专和组织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新建育秧合作社,机插秧专业队、灌溉(用水)联合体等经济实体,解决种粮大户的后顾之忧。第三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龙头企业有品牌,有市场,迫切需要符合企业要求的原粮,由于与生产者沟通渠道不畅和双方缺乏互信,企业进行订单农业的积极性低下。因此,要支持各地试点,进一步探索出企业引领型的农(户)企(业)合作新机制,减少中间环节,只有双赢,规模化水稻生产才有生命力。第四是农业院校定向培养新型农民。可学习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农业院校每年定向招收一批热爱农村的乡土人才,对他们进行种粮技能和企业经营的3~4年专业培训,获得大学文凭后回乡创业,补充新生力量,提升农民素质。

4.加强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研究和集成示范   据笔者通过技术需求调查发现,不论是企业还是种粮大户,除高产优质、抗逆(如抗稻瘟病、倒伏等,在川东南还要耐高温)的品种外,均迫切希望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但在种稻过程中,只有耕地整田和收获(仅限成都平原)两个环节的技术成熟,其他仍处于研究和示范阶段。各级科研部门要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下列技术攻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品种选育与生态适应性鉴定,适于稻麦两熟种植制度下的机插秧育苗技术,丘陵冬水(闲)田区小型插秧机和收获机械创制,稻谷高效率干燥与储藏减损技术等,通过品种配置和茬口衔接,集成示范农机农艺配套的水稻丰产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

    (本文作者:郑家国--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研究员;刘代银--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研究员;吕泽林--自贡市农科所 高级农艺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对转基因的无知与偏见
下一篇:庞欣: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无关

分享到: 收藏

qq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