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增产“洋品种”功不可没
2011-05-04 10:34:54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种子产业是一个高度本地化的产业,任何新品种如果没有经过本土驯化,就无法生存或获取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中国培育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玉米品种,为农民增产增收、也为中国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同时,“洋品种”热销,唤醒了国人的市场竞争意识,带来了先进的育种技术、服务模式和管理经验,对促进种业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世纪前
    种子产业是一个高度本地化的产业,任何新品种如果没有经过本土驯化,就无法生存或获取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中国培育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玉米品种,为农民增产增收、也为中国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同时,“洋品种”热销,唤醒了国人的市场竞争意识,带来了先进的育种技术、服务模式和管理经验,对促进种业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世纪前后,世界种业公司大规模兼并重组,规模较大的有杜邦-先锋、孟山都、先正达、利马格兰、KWS、正大集团等。他们有自己的育种队伍、种质资源和资本运作经验,进入中国后致力于培育玉米新品种,有些品种已有了较大的面积。
  “先玉号”主产区羸优势杜邦-先锋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种子公司,新世纪在辽宁设置铁岭先锋玉米育种站,登海以其种质资源、敦煌以其玉米制种基地,分别与先锋成立登海-先锋、敦煌-先锋合资公司。
  “先玉335”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由于商品品质好,适合机械化收获,一般比当地品种增产5%~10%。同时,先锋公司召开苗期现场会、田间现场会和脱粒现场会,推广单粒播种技术,举行现场脱粒测产评比,让农民感受到品种的优势以及售后服务的责任心,“先玉335”面积迅速增加。
  2006年全国种植26万亩,2010年增加到3000万亩,在东北、西北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面积较大。“先玉335”不但挽救了登海种业,也为敦煌种业带来不薄的收益。由于私繁滥制数量很大,实际面积超出1~2倍。
  同时,先锋公司还有后续品种通过审定:“先玉420”、“先玉252”、“先玉508”、“先玉696”、“先玉698”等,在西南和西北地区有一定的面积。
  “正大号”遍植十多省区正大种业的前身是设在泰国的“正大庄种子行”,1997年特批在中国独资成立襄樊正大农业公司,新世纪以来培育出正大系列玉米品种,热销全国十多个省区。
  2000年“正大619”通过广西审定。按中国育种家的标准,这个品种长相不佳,植株高大,但根系发达,抗风抗倒伏;果穗紧贴茎秆,穗柄直立向上,茎叶紧裹,可防止雨水浸入和病虫危害;出籽率高,籽粒大,硬粒型,品质特别好。正大公司采取精加工、小包装、全包衣,依靠育种的“个性化”
  和全程售后服务的“差异化”,2001~2009年,“正大619”累计种植1758万亩,最多年份达302万亩,并十年经久不衰。后续“正大999”、“正大818”的年均种植面积在50万~80万亩。正大玉米约占广西玉米面积的1/2~1/3。
  此外,正大种业培育的适应性较广的“正大12”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以及黄淮海地区,“正大128”、“正大615”分布在云南、新疆、黑龙江等省区。
  “迪卡号”玉米热销西南孟山都公司与中种集团合资成立中种迪卡玉米种子公司,2003年“迪卡007”在广西通过审定,该品种具有抗旱、耐瘠、优质、稳产、高产等特点,2003~2010年在广西累计推广1000多万亩,最多年份种植200多万亩,对促进广西大石山地区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0年“迪卡007”在广西种植138万亩、“迪卡008”种植26万亩。此外,还有“迪卡656”、“迪卡683”、“迪卡743”等通过审定,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抗逆性。
  先正达系列发力先正达公司与三北种业2007年联姻成立合资公司,育成并审定了先正达系列玉米品种。
  2010年“先正达408”通过内蒙古审定,“先正达901”通过广西审定。据悉,这两个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
  “洋品种”在黑龙江跨国种业新品种进入黑龙江北部地区,一是德美亚号玉米,一是“利合16”系列。
  从事甜菜育种的德国KWS种业公司进入中国后专注玉米品种研发,培育出“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德美亚3号”系列早熟品种,通过授权垦丰种业进入黑龙江早熟玉米区,在第三积温带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由于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有逐年扩大之势。2010年KWS种业公司与新疆康地种业成立合资公司,加强其玉米品种培育。
  法国利马格兰所处地理位置与东北地区相似,具有培育早熟玉米品种的优势。其与山西特种谷物研究所合作,培育出极早熟玉米品种“利合16”,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2010年授权隆平高科独家开发。这个极早熟品种仅限黑龙江第四积温带种植,玉米面积不会太大,也不会遇到竞争对手。
  抵制还是欢迎育成一个优良品种一般需要7~8年,一个品种的寿命也就是7~8年,跨国公司想持续赢占市场,就要不断地培育新品种。跨国公司是一个资本集团,投入巨额资金培育优良品种,赚钱天经地义。跨国公司“垄断”中国种业市场、“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说法偏于一隅。奋发图强、改革体制、迎头赶上才是国内种业应该的态度和行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浅谈农作物种子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
下一篇:国内种子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强化

分享到: 收藏

qq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