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种子检验和质量管理
2010-08-16 14:49:15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一、俄亥俄州农业概况 俄亥俄州(下称俄州)位于美国的中西部,有0 11亿人口,占地1052万公顷,其中44%为农业用地。该州地形复杂多样,既有西南部的丘陵地区,又有西部和北部的大平原。年降雨量一般为800—1000毫米,适宜农业生产。 多样性是俄州农业的主要特点。该州共生产200多种农作物,其中主要大田作物是玉米、大豆和红皮冬小麦。主要农作物产量在

  一、俄亥俄州农业概况

  俄亥俄州(下称俄州)位于美国的中西部,有0.11亿人口,占地1052万公顷,其中44%为农业用地。该州地形复杂多样,既有西南部的丘陵地区,又有西部和北部的大平原。年降雨量一般为800—1000毫米,适宜农业生产。

  多样性是俄州农业的主要特点。该州共生产200多种农作物,其中主要大田作物是玉米、大豆和红皮冬小麦。主要农作物产量在全国排名情况是;玉米和大豆第六位,番茄第三位,花卉第五位,葡萄第8位,苹果第11位。

  食品和农业是俄州的第一产业。食品和农业对该州的主要贡献为;占出口的1/8,占就业岗位的1/6,占增加产值的1/10,占总收入的11%。在对出口和总收入的贡献中,农业生产均占9%,加工分别占40%和29%,批发零售分别为23%和36%,食品服务分别占17% 和8%。


  二、美国种子质量检验与管理体系

(一)美国种子质量管理体系

1.世界及美国的种子检验组织机构。当前,有关种子的国际组织主要有;开展国际认证工作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国际种子检验标准化工作的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和以促进国际种子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国际种子联盟(ISE)等。与其相对应,美国设置了类似的组织,并且各州也设有对应组织。由于美国对ISTA的规则持有异议,所以至今仍未加入,并倡导组建了能体现其意愿的新的国际组织——国际种子技术员协会(ISST)。

2.种子质量控制和认证体系。美国的农作物种子分为三类;一是农民自留自用种子;二是公开认证的种子,主要由大学培育;三是私人公司培育的种子。

①农民自留种;这类种子纯度较低,由农民自己保存,没有什么规则,不涉及质量控制和认证。②公开认证的种子;这类种子主要由大学培育,有较严格的规则,通过“公共体系”进行控制,纯度有保障,一般各州都有最低发芽率的规定。③私人公司培育的种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私人公司的种子也大多认证(70%—80%),之后逐渐减少,目前约为20%—40%。公司的种子是否认证是自愿的。近年来,各大种子公司发展很快,都有自己的育种机构,培育新品种,特别是带有生物技术的新品种。

3.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监督抽查是对种子进入市场后最为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特别是对私人公司种子质量的唯一控制手段。美国对监督抽查很重视 ,但近年来,随着私人种子公司的发展壮大,维护其利益的种子贸易协会一直游说国会,希望取消种子执法部门,并且导致种子执法机构缩编,人员大幅度减少。尽管如此,至今监督抽查仍定期开展。

①涉及的部门或机构;监督抽查一般由各州农业厅种子执法处负责。联邦农业部种子管理部门负责对抽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检验工作一般由改良协会来完成,有时也会委托其他具有资格的检验机构完成。

②抽查的对象;即抽查私人公司的种子,也抽查认证种子

③对不合格企业的处罚;如果经检验质量低于标签标注的,则要求其更改标签或停止销售。如果认证种子抽查检验不合格,则处罚种子公司,与认证管理集购无关。

④检验结果争议的处理;当被抽查的种子公司对监督检验结果存在争议时,如果种子源自本州,一般州农业厅的种子执法处会再指定另一家种子检测机构进行复检,在州内解决;如果种子源于其他州,则需要由联邦标签委员会来仲裁。

(二)国际种子技术员协会(ISST)的基本情况

ISST(Interational Society of Seed Technologists)是由美国于1997年发起成立的有关种子检验的新的国际组织,目前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是该组织的团体成员。

1.ISST与ISTA异同。两者都是针对种子检验的国际组织,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检验技水平,促进国际种子检验标准的规范统一,促进种子国际贸易等。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ISST认为,ISTA认为,ISTA是由政府支持的受国家种子法律约束的种子检验实验室组成的,是以服务为宗旨,不受政治影响的组织。ISTA中每个成员国家在决策中均占有一票,对种产业发达国家不“公平”,而ISST中每10个成员就拥有1个席位,这样,一个国家参加的越多,其占优的席位也就越多,因此对种子发达国家“公平”;另外,ISST的成员非定额,成员存在竞争。

2.ISST的基本情况。

(1)职能和目标;主要包括;改进种子检验标准和方法,促进检验标准和方法一致;促进种子国内和国际间的贸易;使国际种子技术员(IST)成为种子检验职业的最高标准。近期主要工作是;利用网络技术壮大其队伍,每两年发布一次ISST报告;每年一次年会;在各大洲建立分机构。

(2)各分支机构应具备的条件;有10个以上个人成员;是主权国家;能组织收取个人成员会费等。作为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具备条件是;有选举权;从事种子技术相关的商业、行政、研究、教学或技术推广工作;有自己的机构,并在法律上与ISST保持一致;得到授权后,组织ISA考试;建议在本区域开展技术交流;负责与ISST联系。

(3)会员;①形式;ISST有两种会员形式,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一般各分支机构才是团体会员。个体会员又分为两种;国际种子技术员和伙伴会员。②IST的具体要求;为保证IST能够真正掌握ISST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达到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ISST对IST有着严格的要求,主要包括;一是从事种子工作两年以上;二是近两年参加两次种子检验培训班或讲座;三是得到ISST支持;四是参加资格考试且取得良好成绩。

(三)俄亥俄州的种子检验技术现状

1.种子检验的基本情况。俄亥俄州的种子检验依据是美国种子检验规程,主要检验指标是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净度包括净种子、死种子、其他作物种子、杂草种子等信息。另外,虽然活力不是必检项目,但很受重视。随着转基因作物的普及,转基因种子的检测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完善。

2.种子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种子改良协会都在开展有关种子检验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现就活力扫描检测技术和转基因作物种子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一介绍。

(1)活力扫描检测技术;该技术是根据种子活力与幼苗根生长的关系,借助设计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和计算系统,以实现自动分析种子活力指标。目前该技术在大豆种子上试验基本成熟,生菜试验也基本成功,正在胡萝卜、辣椒、玉米和其他豆类等作物上进行试验。

(2)转基因作物种子的监测技术;俄亥俄州种子改良协会的种子检验实验室正在进行该技术的研究。该实验室对检验主要采取三种方法;一是形态坚定,个别情况下可以利用转基因种子与非转基因种子形态差异来区分;二是浸种发芽试验,用相应的药剂浸泡两个小时,然后进行发芽试验,转基因种子幼苗发育正常;三是用分子手段检测。

(四)种子处理的技术现状

1.种子引物技术。在蔬菜花卉中广泛应用的技术。研究表明,大多数作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其水分吸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快速吸收阶段;第二阶段则吸收很迟缓,在幼根出现达到顶点;第三阶段则是从幼苗开始生长时开始的。要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幼苗的整齐度,建立高质量的幼苗群体,就需要通过使用某些方法来调节水分吸收,消除水分吸收的迟缓阶段,突破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之间的障碍,使水分吸收的一直持续到第二阶段末。这些调节种子发芽过程中水分吸收技术就是种子引物技术。实现上述目标的方法有三个;一是直接控制水分;二是薄膜包衣;三是生物渗透剂技术。

2.种子抗病虫害处理技术。美国对种子病虫害很重视,以俄亥俄州为例,玉米种子几乎全部进行处理,大豆、小麦的处理率也在70%—80%。

(1)种子虫害防治情况;目前,在全美国推荐的种子抗虫害药剂有三种,分别是Custafson生产的Gancho和Prescribe两种药剂以及Synsenta生产的Cruister药剂。

(2)种子病虫害防治情况;美国种子病害似乎比虫害要重。PatLipps 博士研究认为,玉米最重要的钟传(Seed-borne)病菌是镰刀菌,主要病害是枯萎病、根腐病等,最适合的药剂是Maxim。

 

  三.基本经验及建议

(一)美国种子质量管理和检验的基本经验

1.重视种子认证,在源头和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美国实行种子认证制度已有百年历史,进行认证种子比例曾高达80%。事实证明,种子认证通过一系列活动来确认种子质量,提供可靠的质量信息,从而保证农业用种安全,并且对于促进种子贸易发展和规范种子企业管理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法律法规健全,依法保障有力。美国有历史悠久的联邦和各州的《种子法》,经多次修改已趋于完善,并有较健全的配套法规和技术规范,以确保种子生产质量安全。其依靠完善的法规进行种子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3.高度重视种子检验工作,扶持新技术研究。美国各地对种子检验技术研究非常重视,长期扶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很多技术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另外,美国积极参加和创建各种相关国际组织,扩大影响,促进贸易。

(二)建议

1.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种子认证体系。我国种子认证工作刚起步,处在试验和总结经验阶段。建议借鉴美国等国家种子认证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种子认证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试点范围,并尽快筹建国家种子认证中心,建立认证网络,健全技术规范,以切实加强我国种子质量控制,确保农业用种安全,并不断促进种子企业规范管理,提高国际竞争力。

2.大力加强种子检验技术及种子处理技术的开发研究。长期以来,我国种子检验一直重视四项指标检测,即净度、水分、发芽率和纯度。随着种子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种子贸易的国际化,提供种子更为详细的质量信息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引进国际上先进成熟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检测指标。

3.加强种子检验体系建设,规范管理,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和人员业务素质。我国种子检验体系在种子行政执法、种子市场监督和种子贸易等方面担负重要技术支撑职责,对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种子质量、增强种子市场竞争力和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近年来,我国检验机构数量、仪器设备、人员水平、管理能力都取得很大进步。但与美国种子检验机构相比,在管理、技术创新和检验员素质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感受最深有两点;一是严格、规范的国际种子技术员培训考试。二是种子检验室管理规范、种子检验员业务熟练和高度敬业的精神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建议我国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种子检验体系建设。

(1)重点建设一个国内最具有权威、国际上有影响的种子质量仲裁检验中心;应当充分利用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已有较好基础条件、技术装备、人力资源和影响力,对其重点扶持,使其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装备,确保其在全国同类机构中的“龙头”地位,树立技术权威,建成国内最高的种子质量仲裁机构。同时,要作为国家官方实验室参加国际种子检验协会及其他相关组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实现在技术和管理上与国际接轨。

(2)进一步规范种子检验体系的管理;我国种子检验体系在机构建设方面发展很快,但行业管理不到位。我国目前种子检验体系建设重点应从新建种子检验机构向改善现有种子检验机构条件、提高检验能力和规范行业管理方面转变。我国已有170多家通过部、省级认证的种子检验机构,但还没有将这些检验机构纳入一个规范管理网络,这不利于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建议由某个部门负责全国种子检验机构的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以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保证其履行好种子质量把关的职能。

(3)规范管理种子检验人员,尽快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检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种子质量控制的效果。我国应当借鉴ISST对国际种子技术员的经验,加强对种子检验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一是要尽快出台种子检验人员管理办法,细化和明确种子检验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规章的形式规范管理;二是建立国家种子检验员统考制度,由技术权威部门组织实施;三是实施种子检验人员培训工程,组织专家定期对全国种子检验人员进行培训,以切实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影响种子发芽率内外在条件
下一篇:种子检验和种子鉴定的区别

分享到: 收藏

qq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