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科院扶持种业发展纪实
2013-01-28 18:31:23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山东是农业大省和种业大省。全省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 64亿亩左右,粮、棉、油、菜、菌及苗木花卉等用种量约26 5亿公斤,市场总价值125亿元左右。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902 3亿斤,成为全国唯一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的省份。这其中,作物良种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山东省种子企业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有着强大科
 

山东是农业大省和种业大省。全省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64亿亩左右,粮、棉、油、菜、菌及苗木花卉等用种量约26.5亿公斤,市场总价值125亿元左右。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902.3亿斤,成为全国唯一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的省份。

这其中,作物良种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山东省种子企业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有着强大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在新时期的民族种业发展中引领担当,积极推进科企合作,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为实现山东从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

科技助力产业升级

目前,山东省现有365家有资质的种子企业,虽然种子经营机构数量较多,但是行业过于分散,缺乏真正有实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种业龙头企业。

据统计,该省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种子企业不到100家,超过1亿元的仅有7家,没有净资产超过10亿元或种子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公司。2011年国家种业新政出台,大幅提高了种子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将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公司注册资金提高到1亿元以上。山东省农科院提出整合科技资源组建山东种业集团,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20121220日,山东省种业集团完成了工商注册,成为省政府出资、依托省农科院组建的大型国有控股种子企业,注册资金3亿元,为山东省种业创新及产业化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新生力量。

2007年以来,山东省农科院的专业研究所还牵头组建了7个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实现了产研紧密结合。

探索科企合作新模式

山东省农科院在作物育种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十五以来,全院承担转基因生物育种、良种工程等国家和省重大专项170多项,共有251个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在全省种植面积过千万亩的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果树五大类作物中,农科院育成的品种所占比例分别达到60%10%80%60%60%,大都占有主体地位。

在创新平台方面,全院拥有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原种基地等国家及部级创新平台60个,省级创新平台28个。此外,还拥有容量20万份的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省农科院现有3万份种质资源,为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农科院具有明显的育种学科优势与平台基础,但要把这种学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还需要依托山东种业集团这样的产业平台,逐步探索出科企合作新模式。山东省农科院院长周林表示,下一步,山东种业集团将整合院内外种业资源,把种子种苗产业作为核心业务,重点发展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畜禽、果树苗木和中药材种业。计划在种子生产优势区和粮食主产区,依托子公司建设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和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并积极打造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多元化推广服务网络,最终建成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面向市场调整育种方向

在谈到下一步小麦育种发展方向时,刚刚获得山东省科技最高奖的省农科院小麦育种专家赵振东告诉记者,重点还是要在产量上做足文章。他说,我们的小麦已经达到了亩产近800公斤的潜力,但山东省小麦平均亩产却只有400多公斤,还达不到亩产潜力的60%。首先,要培育中熟高产品种,努力把小麦的生育期至少压缩2天,在一年两熟的情况下,保障小麦玉米都能丰收。其次,要培育抗病性、抗逆性、适应性更强的新品种。随着气候的变化,新的病虫害逐年发生,一些次要病害变成首要病害。因此培育多抗、广适新品种势在必行。

山东省农科院玉米育种专家孟昭东研究员说,玉米产业要做大做强,核心工作就是要推动产研结合,密切科企合作,建立联合创新团队,面向生产定向育种,不断提高育种效率和品种质量。随着农村劳动力资源越来越紧缺,用工多的品种没有了市场,育种家应该围绕适合机械化收获,重新明确育种目标,调整育种方向,以适应生产需求,否则就没有出路。孟昭东说,另外,从功能区划来讲,还需要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和农民种植习惯,进一步细致划分玉米制种基地和生产基地等不同的功能区,重点发挥好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的增产潜力。

山东省农科院棉花育种专家李汝忠研究员认为,现在棉花生产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用工多、机械化程度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植棉成本剧增,比较效益下降。特别是在制种上,杂交棉虽然是提高棉花产量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是需要人工制种,目前人工费已经从10年前的每天七八元提高到80元,增长了10多倍。关于棉花育种方向,他说,应该围绕降低成本,减少用工,提高效益,增强棉花整体竞争力,来选育相应品种。目前他们课题组正在积极研发三系杂交抗虫棉,不用人工去雄,减少了制种用工,这将打破制种成本瓶颈。

李汝忠认为,育种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目前95%的企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而科研单位掌握着大量育种科技资源,因此短期内科研单位与商业化育种不宜脱钩,建议待培养起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种子企业之后,再稳步实现育种主体的转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农业部全力推进现代作物种业规划落实
下一篇:南充市着力开展种子质量抽检工作

分享到: 收藏

qq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