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稻育种栽培技术国内领先
2008-08-06 15:02:42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多年来贵州省水稻平均单产一直徘徊在400公斤左右,似乎水稻生产潜力已到极限。然而,我省研究人员总结出的“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在杂交水稻高产、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大幅提升了水稻平均单产。   由省水稻研究所主持的“水稻超高产技术体系研究”在我省不同生态适宜稻区实现了亩产800公斤;并在小河、乌当、天柱、三穗、兴义、遵义
    多年来贵州省水稻平均单产一直徘徊在400公斤左右,似乎水稻生产潜力已到极限。然而,我省研究人员总结出的“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在杂交水稻高产、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大幅提升了水稻平均单产。

  由省水稻研究所主持的“水稻超高产技术体系研究”在我省不同生态适宜稻区实现了亩产800公斤;并在小河、乌当、天柱、三穗、兴义、遵义等地连续多年、多点次实现亩产800公斤,甚至900公斤的超高产水平。2005年在乌当实现亩产908公斤,2006年在遵义实现亩产965公斤,2007年在兴义实现亩产1044公斤的超高产水平,一再刷新我省最高单产纪录,进入全国水稻高产前列。针对我省不同的稻区条件,确定水稻育种目标,先后育成高产、优质、抗病、耐寒新品种,并研究出配套栽培技术,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到3000万多亩,增产稻谷6亿公斤以上,为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重大贡献。

  确定水稻育种目标培育大量水稻新品种

  我省“立体农业”特征明显,低温寡照,稻瘟病发生较重,研究人员不断调整和修正育种目标,不断培育出适合我省实际的新品种。上世纪80年代,考虑到解决温饱问题,高产多抗成为主要育种目标。90年代后期,水稻产量已大大提高,优质和高产多抗并重为主要育种目标。30年来,省水稻研究所育成了大量高产、优质、抗病、耐寒水稻常规品种和杂交品种,特别是在耐寒抗稻瘟病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香型优质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以及超高产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育成黔育272、黔育471、农虎禾、金麻粘、银桂粘等14个常规稻品种和1优4761、黔优18、汕优联合2号、黔优88、两优363、黔两优58等24个杂交稻品种。其中“两优363”通过国家鉴定,并得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高度评价,他认为“两优363外观美、食味佳,属于高档优质米”。大量自育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我省水稻生产。目前,自育水稻品种(组合)在省内推广面积接近总种植面积的20%。

  研究配套技术发挥“良种良法”作用

  不断进行良种更新换代的基础上,高产、超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和大面积丰产工程实施等研究领域也取得较大突破。2000年以来研究制订我国第一个《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DB52-T476-2004),并于2004年9月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以自育杂交水稻组合为主,在不同生态稻区,包括贵阳、遵义、黔南、黔东南、黔西南、铜仁等6个地州市进行水稻超高产标准化栽培示范,实现了多年多点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去年9月,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十一·五”水稻超高产研究示范项目——兴义市桔山乡桔园村示范点进行田间测产验收,对农户王华、刘明兴种植的水稻随机抽样实割实测,王华家稻亩产1044.16公斤,刘明兴家稻亩产1016.2公斤,创下贵州水稻单产最高纪录。

  根据杂交稻种子生产的要求,研究三系两系高产稳产优质繁殖制种技术。我省多雨寡照,不利于杂交稻制种,导致种子自给率低。为解决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问题,专家在我省各制种基地蹲点15年,上世纪80至90年代主攻三系法杂交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繁殖制种技术,创造出我省杂交水稻大面积制种入库亩产330公斤记录。“九五”期间,基于全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成功,开始两系法杂交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繁殖制种技术研究。对全省多年气候资料分析和试验证明,在低海拔适宜地区进行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是可行的,并推出大面积制种配套技术。

  加强种子资源研究利用促进水稻育种材料创新

  我省曾先后开展4次以水稻为主的粮油作物品种资源补充征集,征集到5377份水稻品种,我省育种专家将地方品种的有利基因导入栽培品种中,进行杂交育种。历经30年,在三系法杂交水稻恢复系、两用核不育系及优质稻等研究领域进行创新,育成一大批水稻新品种,例如以贵州地方品种为亲本选育出来的优质品种金麻粘和银桂粘等,耐寒恢复系R481、R4761和联合2号等,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得到国内同行的肯定。筛选出大量新组合,促进了水稻新品种的更新换代。1988年以来,在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主持下,省水稻研究所和省种子总站共同完成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以及全国南方稻区区域试验,筛选出100多个优良杂交水稻品种。这些品种在我省大规模推广,有力促进了杂交水稻种植的进一步扩大,使我省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由80年代中期不到200万亩上升到目前的1000万亩左右。

  30年的研究中,省水稻研究所在省科技厅、省农业厅和省农科院等单位大力支持下,先后主持水稻育种攻关、水稻南繁育种、水稻新品种(组合)、新技术研究示范及繁制种技术中间试验、国家基金、“863”计划中试开发研究、省基金、省重点成果推广项目共计近100项,特别是杂交水稻育种从无到有,目前已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在超高产育种、抗寒育种、两系法香型杂交稻育种及多点多生态超高产栽培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4项,其中“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及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历时20年,先后完成国家和省级项目19项,省内外推广443.46万亩,于2007年获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共7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四川杂交小麦育种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下一篇:高二学生筛选出抗稻飞虱水稻新品种

分享到: 收藏

qq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