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培育国际品牌龙头种企

时间: 2007年03月05日
来源:
作者: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超级稻制种专家、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培劲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说:超级稻是我国具有世界领先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以此为依托,国家应大力扶持、培育超级稻选育、加工、推广应用龙头企业,使之尽快成长为能走出国门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别的种子公司。
  黄培劲说,2000年,我国超级稻选育成功,之后推广迟缓,历经五年,目前超级稻种植面积仅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约1/10,而且,其增长潜力远未发挥。
  黄培劲认为,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效率不高,暴露了我国良种推广应用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也折射出了我国种子企业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各地种子推广应用重数量、轻质量;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目前粮食品种的推广方主要是各级地方政府,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当地增长而推广,忽视了品种的开发成本、知识产权、受益者的利益再分配等。这种状况不改变,将很难产生世界级的种子公司。
  同时,种子生产重计划轻市场,种子流通重行政网络轻市场网络。一方面,种子生产按各地种植面积计划分地区进行,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短期计划经济模式的粗略平衡。使得许多优秀成果不能在市场利益机制下得到迅速普及。另一方面,我国农业部门的行政管理体制几十年来一贯制,造成了全国各地的种子公司“圈地盘”现象。这种在地方行政干预和保护的双重“保险”中组建的种子公司,由于缺乏市场竞争,长期安于现状,不可能茁壮成长。目前,全国2700多家县级以上国有种子公司和2000多个县级以上良种场,由于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权力中心,使他们难以在资本和商业利益的前提下跨地区跨部门地联合起来,而不过是被各个省、市行政管理机构利益驱动的农业管理工具,相对于国外种业较高的一体化程度,这对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非常不利。
  黄培劲呼吁,国家要有计划地培育一批龙头种子企业,并鼓励他们以市场手段将这些资源进行最佳配置,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黄培劲建议,应加大对种子现代化生产和工艺技术开发的投入。
  培养中国世界级种子企业,必须把优质品牌整合到适度的营销服务网络中去。应发挥信息技术在良种推广应用中的积极作用。今后,按订单生产和交货将是未来农作物,特别是种子生产的通常形式,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实时双向交流对大公司之间的竞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