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科院:把发展“良种”植入改革沃土
2015-04-30 14:40:26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政策东风到,南粤春来早。2015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深圳市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这意味着,作为一颗能量无穷的发展“良种”,“创新驱动”再次被深深植入新常态下的改革沃土中,成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道路上的核心战略和强劲引擎。而当创新驱动战略“遇见”农业现代
 

政策东风到,南粤春来早。

2015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深圳市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这意味着,作为一颗能量无穷的发展良种创新驱动再次被深深植入新常态下的改革沃土中,成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道路上的核心战略和强劲引擎。而当创新驱动战略遇见农业现代转型,机遇与挑战也摆在了广东省农科院一班人的面前。

作为国内较早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的省级农科院,对于广东省农科院来说,创新驱动既是方向,更是一种本分。事实上,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省农科院立足于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已经并正在进行着一场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地方三农发展为主题的生动实践。

说起广东省农科院近年来的发展路径,院党委书记廖森泰用了四个字来形容——“顶天立地。所谓顶天,是指农业科研要高大上,以高端先进成果主动适应广东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突出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地位;而立地,就是让农业科技更接地气,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驱动力。

优化平台提升产出

走进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金颖路的广东省农科院大院,一座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创新大楼特别引人注目,这是中国农业科技华南创新中心的所在地。2007年,广东省政府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广东省农科院为依托,共建中国农业科技华南创新中心,并投入了近1亿元为该中心购进仪器设备。

创新中心的建立,对改善科研条件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廖森泰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创新中心实验室配置的一台组合式超高分辨液质联用仪,能在数天时间内检测出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物活性成分,而在此之前,完成这项工作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

研究效率的提高自然带来了科技成果产出和项目承担能力的提升。十二五以来,广东省农科院共获得科技成果奖励123项,育成通过各级审定的新品种252个,获授权专利273项,其中仅发明专利就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两倍。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广东省农科院的中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十二五以来的中标数达到了75项,而十一五期间仅有31项。

硬件的优化还为广东省农科院争取其他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广东省农科院获批准建设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又获批准建设5个农业部专业性重点实验室和5个观测实验站。

院地互动转化成果

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让广东省农科院不仅在实验室的方寸空间中做出了大文章,更以鲜明的应用导向和准确的实践定位,走出了以科技进步推动广东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广阔天地。2014年,广东省政府将《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与功能区划(2016~2025)》和《广东省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任务交给了广东省农科院。这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是对我们科研力量的肯定与信任,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要知省情、懂农情,必须将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得更加紧密。廖森泰说道。

作为一个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广东省农科院承担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三农的任务。其中科技创新是源头,而成果转化和服务三农既是手段与目的,也指明了科研工作先顶天立地的努力方向。

2014年初,广东省农科院组织100多名专家分别到全省20个地市开展农业科技需求大调研。这次调研为农科院带来了100多项与各地市的合作意向,一方面满足了各地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完善了院市县镇联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目前,广东省农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各主要良种良法在广东的覆盖率在40%~80%之间。

为了让科研成果转化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影响更深,2015年,广东省农科院启动了百千万农业科技服务工程,即集成示范推广应用一百项新品种、新技术,挂钩联系100个农业专业镇;培训1000名农技人员;联系1万个农业企业或者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为此,广东省农科院组建了由200名专家组成的广东省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团,鼓励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让科研成果走下学术殿堂,走进田间地头,实现无缝对接。

除了进村入户的农技推广之外,农业科技企业是广东省农科院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格局的另一重要枢纽。在广东省农科院,科技企业既是农业高新技术的孵化器,也是农业科研成果的重要转化基地。自2003年以来,广东省农科院先后组建了34家由院以及所属研究所投资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探索混合股权结构有限公司的发展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水稻为例,以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为基础组建的金稻种业有限公司,目前有稳定的生产基地5万多亩,年产种子1000万公斤以上,占了广东省杂交水稻种子市场份额的45%以上,销售网络覆盖到湖南、湖北、江西、广西、海南、贵州、陕西、浙江等省区。

激励机制筑巢引凤

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引进国外高质量人才和智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说句实话,由于科研能力强、成果前景好,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是企业和高校竞相争取的香饽饽。廖森泰说,如何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安心留在农科院做研究,是院所能否科学发展的现实问题。

为了能够蓄好人才这池水,广东省农科院从项目、资金、平台等方面不断输出红利,努力让优秀人才进得来、稳得住、留得下。针对年轻科研工作者缺乏经验和项目等问题,广东省农科院每年都会拨出300万元的院长基金,为35岁以下的年轻科研人员提供立项支持,另外,每年再自筹100万元资助年轻科研人员出国深造。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至2014年,广东农科院共有在职高级职称专家350人,博士2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职专家25人,入选国家和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50人。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梯队完整的研究队伍,成为广东省农科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强智力础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一种业召开庆油1号高产示范现场会
下一篇:河南豫玉种业多亮点 逆市上升引人瞩目

分享到: 收藏

qq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