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关注荞麦研究
2007-08-29 20:59:17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8月15~18日,第十届国际荞麦会议在陕西杨凌举行。会议是由国际荞麦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厅、陕西省农业厅和科技厅、陕西省榆林市人民政府、山西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单位联合组织召开的。国际荞麦会议每3年举行1次,这是我国继山西太原第五届会议后第2次举办同类会议。  第
      8月15~18日,第十届国际荞麦会议在陕西杨凌举行。会议是由国际荞麦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厅、陕西省农业厅和科技厅、陕西省榆林市人民政府、山西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单位联合组织召开的。国际荞麦会议每3年举行1次,这是我国继山西太原第五届会议后第2次举办同类会议。
  第十届国际荞麦会议共有200多人参加,其中国外代表69人。会上,他们交流了有关荞麦生产和研究信息,以及在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生物技术、食品加工、产品贸易、营养与保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奖励了8位“为世界荞麦研究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2位“杰出华人科学家”。会议出版了论文集、产生了新一届《荞麦》杂志的主编。此外,国内还有6家企业在会场外展出了28种荞麦产品,包括食品、保健品、饮料、日用品等。
  会后,代表们前往榆林市参加首届国际荞麦节并到该市产区考察。定边县油房庄乡乔洼村和纪畔乡刘伙场村的红花荞麦生产基地,得到中外代表的赞叹。这里虽然气候干旱少雨,荞麦植于土壤贫瘠的塬、梁、坡地,但随着科研的不断发展,该基地荞麦平均亩产达到100公斤左右。
  据了解,荞麦生长在半干旱地区、高寒山区,比其他作物更适应恶劣的环境。其籽实和茎叶都可入食,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与当地文化及风土人情相适应的利用和食用方法。荞麦中所含的生物类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引起了医学、营养界的极大兴趣,荞麦已成为全球主要食物和保健食品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2006年统计,全世界22个国家的荞麦总产量为253万吨。我国荞麦种植面积在100万公顷以上,总产量为100万吨以上,均居世界第2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区。
  为促进荞麦科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部加强了对荞麦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先后组织开展了荞麦种质资源搜集整理与利用研究,成立了全国荞麦科研协作组,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品种改良及产业化开发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荞麦》、《中国小杂粮》等专著,出版《荞麦动态》,提供宽松的研究环境和国际交流条件,使我国的荞麦科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育成水稻紫色标记不育系
下一篇:云南建立野生稻保存保护网

分享到: 收藏

qq code back_top